愛情是這本書的主軸,建立並養成獨立自愛的現代個人生命思維,才是許常德的論述核心。
掙脫傳統枷鎖,撇開似是而非的各種情愛觀念謬論。
務求回歸幸福自己的先決任務,不是自私之舉。
變成擁有愛自己和他人的能力,是每個人面對充滿無常變數的生命河流,最關鍵的負責任態度。
做個獨立自主,善用智慧的現代人,品嘗那繁複的情愛況味。
面對寂寞,可以不只是寂寞;不需要愛情,就不必勉強愛戀。
寂寞或熱鬧,自在獨身或投身關係經營,說穿了,皆是最赤裸誠實的個人選擇和傾向。在於的是,我們如何做出認為是「好」的決定。
什麼才算「好」?
「拿人生做最好的實驗,別盡是妥協。」(p.71)
「好」會昭然若揭,如果你願意為你自己展開冒險。
許常德 (2012)。《不寂寞,也不愛情》。臺北市:時報。 |
愈想逃離孤獨,愈陷入孤獨的泥沼;如何怡然自處,孤獨而不寂寞,真是一輩子的功課吶~
回覆刪除寂寞和愛情本是一輩子的功課,這是我的理解。
回覆刪除怎麼去定義,才是這門功課的重點。
孤獨和愛,同樣會有想要逃離的時候,總會遇著陷入泥沼時刻。怡然自處和怡然自得,取決於我們是否,如同許常德所說那樣,足夠獨立得去認識自己和做出為自己「好」的決定。
愛情若很難,大概也跟認識自己、養成自己、愛自己一樣艱難吧。皆因愛情必從自身出發。
孤獨和愛最難之處,在於我們誤以為懂得,實際上卻一知半解,卻搬弄出自我安心的大條道理。